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为了孩子们,他们站在了海拔4300米的讲台上

周晶 王雪纯 实习生刘鸣曦
2021年09月10日17:03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5000多公里很远,间隔山海、耳目难及;5000多公里却也不远,打开心窗,温暖情谊就能直达心底。

2018年8月,吉林省首批万名支教计划援藏教师20人团队到达海拔4300米的西藏定结县中学,开始了支教工作。

海拔4300米意味着什么?西藏高原的空气含氧量平均为海平面的50%至60%,大多数第一次来这里的人都会经历高原反应,甚至可能导致视力、听力、记忆力的不可逆下降。

“来了之后发现这里和我们想象的不一样。”徐大勇说,氧气非常少,还经常停水停电。几乎每位援藏老师晚上都因为缺氧睡不好,一晚上憋醒个四五次是常态。

援藏教师徐大勇。图源: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既然选择了奔赴远方,就早已做好了吃苦的准备。”陈崇敬每天从学校回来,都头疼得很,晚上睡觉要戴上氧气面罩,第二天才能在课堂上坚持下来。他说,身体的不适并没有动摇自己的信念。

援藏教师陈崇敬。图源: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缺氧是持续的,但同样持续的,还有思念和愧疚。

郑龙臣的妻子在吉林、孩子在深圳,他在西藏。“思念是难免的,想他们也想父母。每一次和爸妈聊天泪水都忍不住。”郑龙臣说,每次打电话,父母说的最多的就是一切都好,不要让我挂念。“我心里明白,他们把困难藏起来了,就是不想让我担心。”

援藏教师郑龙臣。图源: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援藏期间,母亲肺部发现肿瘤,要做手术,我利用放寒假的时间在医院陪着。”本想多听听许大伟的故事,但是这个东北汉子早已泣不成声。

援藏教师许大伟。图源: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援藏离不开家人的支持,但不是每个人都能理解他们。说起自己的经历,曲亮说:“遗憾有,但不后悔!”

曲亮作出援藏支教的决定后,和他相处四五年的女朋友提出了分手。“要不是因为我来这里,估计我们已经结婚了。”

来援藏前,曲亮和自己的亲哥哥聊了一个通宵。“我哥说作为亲人他不希望我来,但作为老师,他特别支持我。后来嫂子告诉我,放下电话后,我哥是抹着眼泪出的屋。”

援藏教师曲亮。图源:教育部教师工作司

藏区的生活条件不比平原城市,是什么让这些老师义无反顾地坚持下来?

“是孩子们点亮了我们心中的灯火。” 许大伟说,他们太渴望学习了。“我刚到定结县中学时,多少有些抵触情绪。但有一天早晨的‘早早课’时间,学校停电了,我本以为学生们会‘借机休息’,因为这里的六点多相当于北京时间的四点多,还是一片漆黑,但走进班级却发现孩子们三三两两地围坐在一起,靠着微弱的烛光在自习。”这一幕震撼了他的内心,也就是从那一刻起,他下定了决心,再大的困难都要克服,一定要坚持下来。

支教临近尾声,问及今后的打算时,每一位老师都吸足一口气,坚定地说:

“愿意继续留在这。”

“想把这份工作做得更长一点,更久一点。”

“这是我一辈子的荣誉。”

一次援藏行,一生援藏情。这批援藏的老师只是众多援藏教师的一个缩影。“十三五”期间,教育部直属系统选派干部120多人次,选派援藏教师2400余人次。广大教育援藏工作者带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教书育人的光荣使命,满怀热情、接续奋斗,跨越万水千山,将知识和爱播撒在雪域高原。 

(责编:周晶、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