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
人民网>>强国新闻

“文化传承发展”系列谈

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 讲好中国文化故事

——专访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

张桂贵 冯春昉
2023年07月29日10:44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小字号

2023年6月2日召开的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提出,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在艺术研究领域,如何阐释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如何加快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针对以上问题,人民网专访了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党委副书记周庆富。

主持人:您如何理解文化关乎国本、国运?

周庆富: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我国具有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长盛不衰的文化基因,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五千多年文明史,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才能真正理解中国道路的历史必然性、文化内涵与独特优势,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我们应该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寻找源头活水、汲取智慧和力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进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持续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主持人:进入新时代,在艺术研究领域,如何阐释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周庆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成果的根本创造力,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要以“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使命,着力推进艺术研究工作,阐释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一是校准目标和方向。阐释好、发扬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需要认清传承发展的目的,即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不能为传承发展而传承发展,而是要带着时代意识、时代使命去传承发展。

二是掌握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是传承发展的方法论。我们将针对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进行历史的挖掘、理论的阐释,微观的探究、宏观的贯通,从而揭示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尤其是艺术领域的突出特质和艺术生命精神。

三是站稳立场。在艺术科研中,要注重植根传统、服务大众,努力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新时代艺术的重要影响,揭示中国特色观念和价值,总结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艺术中的嬗变、演进与发展。

四是紧密结合实际,突出重点工作、基础性工作。推进艺术理论方面的开拓创新,在传统艺术理论方面,基于中国哲学,涵括文学、历史、制度、社会、经济等层面,开掘中国艺术的哲学观念、揭示其生命的根本特质,进行宏观性、整体性的研究;在中西理论的比较和交会中,阐发中华优秀传统艺术的人类性,生成其世界意义。推进艺术史方面的开拓创新,从整体艺术史进行全面研究,通过艺术现象、艺术活动、艺术问题等,揭示其历史性、内在基因的连续性。

主持人:中国艺术研究院对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发挥的作用有哪些?

周庆富:中国艺术研究院是国家级综合性艺术机构,包括艺术科研、艺术教育、艺术创作、非遗保护等工作,都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密切相关。概括起来讲,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学术性引领。中国艺术研究院以史论见长,同时重视创作,尤其突出学术性。例如,在戏曲研究方面,构建起了民族化的戏曲理论体系,先后完成了《中国戏曲通史》《中国戏曲通论》等大型集体学术工程,以创造性的史论研究和剧种艺术遗产整理工作,奠定中国戏曲艺术体系和理论体系,使中国戏曲在世界戏剧文化之林中始终保持独树一帜的文化个性;在美术研究方面,完成了《中国美术史》修订工程,进一步梳理20世纪美术研究、美术考古的新成果、新发现,还原中国美术在20世纪的新发展、新形态,同时做好经典美术作品的学术研究和阐释工作;此外,我院还设有红楼梦研究这样的独有特色学科。

二是创新性阐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在当下取得长足发展,必须结合时代特色,利用技术优势,让书写在古籍中的传统文化适合现代人的阅读习惯,以一种便于大众接受的形式展示出来,并结合具体问题,提出新的时代命题,给予人们精神的滋养。例如,在音乐研究方面,中国艺术研究院先后完成了《中国古代音乐史稿》《民族音乐概论》和《中国音乐词典》,收集了包括阿炳演奏的二胡曲《二泉映月》、管平湖演奏的古琴曲《流水》等在内的7000余小时音响资料,成为珍贵的民族音乐文化遗产;组织“让古琴发声”活动,传播古琴艺术和新的古乐器保护理念。同时,完成出版了《中国文化观念通诠(三卷本)》,从宏观上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架构和主导精神,对核心观念进行源流梳理与意义阐释。此外,还开设专门针对中国古代文献与文化、艺术史、金石学、敦煌学等领域“汲古论坛”。

主持人:您认为该如何加快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

周庆富: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指导地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包含着深刻的历史理论和历史思维,是构建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必须坚持的理论指导。

第二,立足中国传统,坚持中国本位。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要梳理丰富多样的中国传统艺术范畴、概念和命题,尤其是核心性的艺术话语,探讨其在当代社会的适用性,考察其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揭示中国传统艺术体系的独特性,提出真正体现中国特色的艺术学。

第三,坚持问题导向,密切联系艺术实践,回应现实需要。在当下的中国,经济取得巨大发展,艺术创作活动繁荣,日常生活走向审美化、艺术化,艺术和生活更是息息相关。影视、数字艺术、人工智能等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既有的艺术创作范式,为艺术学研究提出了方方面面的问题。中国特色艺术学“三大体系”建设,要回应这些现实问题,着眼当下、放眼未来。

延伸阅读:“文化传承发展”系列谈

推动文化传承发展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专访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所长邢广程

中国美术,如何助力文化自信自强?——专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

从历史中走来的廊桥 该如何守护?——专访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上海交通大学木结构建筑研究与设计中心主任刘杰

擦亮国家文化品牌 绽放新时代文艺新光彩——专访中国东方演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景小勇

普及古典名著 弘扬传统文化——专访南京大学人文社会科学资深教授莫砺锋

(责编:冯春昉、贺迎春)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返回顶部